來源:未知 時間:2015-06-09 15:44 訪問: 次
一、提高認識,著重疏導,不可盲目地批評和粗暴地扼殺對待“早戀”這個現(xiàn)象的態(tài)度只能是積極疏導和適當限制,而不是盲目地批評和粗暴地扼殺。否則很可能造成孩子逆反心理或恐懼心理,導致不能正確處理和異性之間的關系,從而為以后的戀愛、婚姻埋下了隱患
“單純地表示好感其實不值一怪”,很多老師如是說,這樣的交往不像成人般復雜。但在中小學生的頭腦中那種朦朧的兩性概念,卻能導致他們做出“出格”的行為。因此,面對中小學生“早戀”行為,老師(尤其是班主任)和父母都應該加以恰當?shù)囊龑?,告訴他們什么是健康的“愛”。
二、家校聯(lián)合,加強溝通,生活和感情上給予尊重和關愛
在發(fā)生早戀的中學生中,絕大多數(shù)都涉及問題家庭。有的家庭父母離異,有的家庭存在暴力,有的家庭婆媳關系緊張,等等。這些家庭的孩子在生活上享受不到家庭成員之間的寬容和關愛,感情上缺乏溫暖和尊重。大人們疲憊于生活,繁忙于工作,沒有時間去關注孩子的需要,忽視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生理和心理的發(fā)展問題。于是,在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中長大的孩子就非常渴望有人分擔他(她)的心事,有人給予他(她)理解和撫慰,而此時,情竇初開的異性同學就成了最好的傾訴對象。歐陽維建老師說:“愛的對立面不是恨,而是忽略。”在家庭里被人忽視,在學校里他(她)就會通過各種方式尋找關注,早戀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老師和父母往往把孩子發(fā)生早戀視作洪水猛獸,批評訓斥是家常便飯,辱罵痛打也大有人在。青少年孩子的人格還處于相對不完善階段,老師的批評、父母的責罵、學習的壓力都會成為他們幼小心靈的天平向同齡異性傾斜的動力。因此,對于孩子發(fā)生的早戀行為,老師和父母們首先要做的不是對孩子的訓斥和打罵,而是應該反省自身在日常的生活中是否經常和孩子溝通,是否給予了孩子足夠的尊重和溫暖。當孩子把老師和父母當作自己的朋友,什么心里話都愿意和他交流時;當老師和父母成為孩子親密的朋友,成為他們信賴的人,能理智地幫助他們分析利弊時,早戀的害處就不會很嚴重了。
三、開展活動,友愛互助,積極倡導同異性的健康交往
在青春期對異性產生朦朧的好感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的“單相思”,這可能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曾經有過的共同經歷,這也是一種正常的心理過程,所以,我們在處理這個問題時,不能把孩子的這種思想傾向過早地定義為早戀。一般情況下,這些孩子當初僅僅表現(xiàn)為交往過密而已。但是,由于我們的老師和父母把他們視作大逆不道、傷風敗俗,過分嚴厲的批評和苛刻的責罵,一下子就會把孩子嚇壞。在他們處于孤立無援的狀態(tài)下,老師和父母的行為往往促成了孩子的早戀。因此,在早戀問題的處理上既要提高警惕,又不能失之過嚴。動能教育有一句語錄是:先定為,后行為,再變?yōu)椋?/strong>老師和父母給孩子貼標簽,把孩子的一點點傾向就定義為早戀,很多孩子就會順著這個方向往深處方向發(fā)展。
預防早戀現(xiàn)象的發(fā)生仍然是開展針對性的集體活動,在活動中體現(xiàn)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的精神,積極倡導孩子們同異性伙伴之間的健康交往。有很多事例以及調查結果表明,廣泛的、有距離的同異性伙伴的交往有助于滿足他們對于異性的專注與好奇,能夠減少“早戀”的傾向。
早戀的危害甚大,中小學生一旦陷入,則會把精力和時間轉移到男女戀情上來,又由于少年男女在心理上、思想上尚未成熟,因而難以把持自己,不能自拔。對待孩子這方面的問題,首先不能疑神疑鬼,草木皆兵,把一般的同學、朋友關系誤認為是早戀,而要細致觀察、分析,確定孩子是否真的是在早戀。
其次父母要正確看待這種現(xiàn)象,客觀判斷他們是否影響到正常的學習,然后給予正確的引導,如果已經影響到學習,那么就要想辦法進行干涉。當然對待孩子早戀,不能急躁、粗暴,而是要采取孩子能接受的方式,認真和孩子談早戀的危害性,引導孩子走出性心理發(fā)育的誤區(qū)。
其實,早戀教育專家提出,預防孩子發(fā)生“異性交往過密”情況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只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還要學會關注他們的情感,有時間要多和孩子溝通,從多方面關心孩子。在動能教育提得特別多的就是,父母要多陪伴支持自己的孩子。
調查顯示,孩子最渴望的十種愛,其中一個就是父母的陪伴。在此,動能教育溫馨提醒各位親愛的爸爸媽媽,一定要多陪伴自己的孩子哦!
- 上一篇:早戀對青少年的影響?
- 下一篇:學校應該如何理智看待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