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受好評的《覺醒年代》中的歷史人物群像生動、豐滿,而這“好看”之中“最好看”的人物,當屬于和偉飾演的陳獨秀。而劇中不得不提的陳獨秀的戲份,當屬陳獨秀與陳延年、陳喬年兩個兒子的情感線,雖然是一段虛構的劇情,卻是全劇的亮點之一。
那歷史上的陳獨秀又是一位怎么樣的父親呢?是否像劇中一樣脾氣暴躁,專橫霸道,不留情面呢?其實,了解陳獨秀人物生平的人不難發現,陳獨秀是一位難得“會說話”的父親。
1、該沉默時沉默
“畫面中一人恭恭敬敬地端上一碗菜肴,慢慢打開包裹的荷葉,里面竟蹦出一只癩蛤蟆,滿座賓客無不大吃驚……”這是《覺醒年代》中關于陳獨秀父子的的一場精彩鏡頭。畫面中老戲骨于和偉飾演的陳獨秀與兩個兒子進行一場激烈的爭吵戲,大兒子直呼其名,歇斯底里指責無情無義的陳獨秀,當年家里親人逝世了,父親竟然也不回家奔喪……
歷史上,陳獨秀與兩個兒子陳延年、陳喬年的關系一開始就像是電視劇中飾演的一樣,可謂是“水火不容”。面對兒子的指責,陳獨秀沒有反唇相譏,而只是安靜地聽著。事后,陳獨秀也沒有生氣,反而哈哈大笑,對旁人說:“好,是我兒子。我陳獨秀有兩個如此優秀的兒子,為什么不笑啊!我沒能給父母送終,自是罪該萬死,他們記怪我,說明他們是懂仁義的人。他們寧肯吃苦打工也不依賴我,說明他們是自立自強的人。如此亂世,有這兩種品質,難道不可喜可賀嗎?”
陳獨秀這種父親安靜聽兒子批評,沒有黑臉,沒有動怒,也沒有拍桌的做法看似不是一般人會有的反應,但卻是一位父親最好的反應,是因為他明白有些事在這樣的場合自己說得再多,也不頂用,倒不如安靜的聽,該開口時才開口。
這是《覺醒年代》中陳獨秀父子三人關于中國的未來方向的一次家庭討論,這也是陳獨秀作為父親對兩個兒子在思想信仰上的把關和引導。
上世紀20-30年代時期,陳延年和陳喬年兩兄弟確實因為思想激進,曾誤入歧途,信仰過無政府主義。陳獨秀在其他方面并不擔心,但在信仰一事上卻想為兩個兒子把把關,兄弟倆在法國時,他曾罕見地托上海共產主義小組成員陳公培給他們捎去一封信,勸他們放棄無政府主義,轉向馬克思主義。
陳獨秀作為父親,希望在兒子選擇人生信仰這樣的大事上,能夠幫兒子把把關,給出一些引導,讓兒子在人生的大方向上不至于出現重大的偏差。
3、獨立人格,平等關系
劇中陳獨秀對兩個兒子的“照顧”可謂是不遺余力,兒子小小年紀,要獨立賺錢,在碼頭上扛大包,就連去法國留學,也要自己勤工儉學。
歷史上陳獨秀也是這樣對待兩個兒子的。延年和喬年兩兄弟來到上海,陳獨秀沒有給予他們過多的關心和照顧,而是讓他們接受更多的鍛煉和考驗。譬如這兩兄弟到上海后,陳獨秀把他們送到法國巡捕房附設的法語補習學校學習法語,并且在外租房子住,無特殊情況一般不回家。
其間,陳獨秀每月只給這兄弟兩人十元的生活費,當然,這十元的生活費還包括學費。這樣兄弟兩人生活常常捉襟見肘,吃不飽穿不暖。陳獨秀說:“學習很重要,可是再重要,學習都不是唯一的事。你們要設法謀生,自己養活自己。”
陳獨秀第二位妻子高君曼見陳延年和陳喬年實在可憐,多次要接兩個兄弟來家住。可是高君曼把自個想法一說出來就立馬遭到陳獨秀堅決反對,陳獨秀說:“婦人之仁,徒賊子弟,雖是善意,反生惡果,姑息養奸,不可!不可!少年人生,由他們自創前途可也。”
許多人都講,父親是一座高山,只有翻越了這座高山,才能真正懂得父親,才能成為一個有擔當、有成就的男人。陳獨秀對兩個兒子的愛,最深沉的地方就在這里,從要求兩個兒子自創前途的那一天前,他從未橫在他們面前,而是側立在一旁,始終視他們為獨立的個人,始終以坦誠平等的方式對待他們,他一直用自己的方式促使兩個兒子獨立成山成峰,讓兒子在成長過程中無須仰視他,翻越他。
寫在最后
陳獨秀在對兒子的教育中“會說話”:明白什么時候該發言,什么時候該沉默,什么時候要出場,什么時候該離場,與兒子以怎樣的關系相處,才能成就中共歷史上唯一一次的一門三杰“父子委員”的佳話。
“父親在家庭教育中應該是一位好的主持,不僅擁有高超的語言藝術,還能在關鍵時候把控全場”,歐陽維建老師關于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的應該擔任的角色的論述,與陳獨秀的“會說話”教育方式不謀而合。
2021年5月2-4日,第八屆歐爸動能父親教育節將在廣州隆重舉辦。歐爸將和您分享提升父愛智慧的家庭教育奧秘。熱烈期待和歡迎您與您家庭的參與!
END
感恩有您
- 上一篇:全面開啟全日制學校戰略
- 下一篇:曾經陷入困境的父親,找